2004年区政协年鉴
【全体委员会议】
十一届二次会议 2004年2 月2~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举行。本次会议应出席委员321名,实到291名。主席李文连,副主席张慧珠、金以镭、徐方瞿、张一尘、周文彪,秘书长裘筱卿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张慧珠副主席代表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徐方瞿副主席代表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与会委员列席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区法院工作报告、区检察院工作报告及其它重要报告。陈安杰、蒋卓庆、张祥明等区党政领导出席了开幕和闭幕会议,参加联组讨论,与政协委员共商杨浦发展大计。会议审议通过《政协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决议》指出,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杨浦区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不断开拓,励精图治,努力工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打造“知识杨浦”,全面建设“安居乐业”现代化新型城区而努力奋斗。区委副书记陈士维在闭幕式上讲话。会议补选李文连为区政协主席,董依雯为常务委员。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333件。
【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六次会议 2004年1月8日举行,曹一丁主席主持。会议决定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于2004年2月2~5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草案)。会议通过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列席人员、分组召集人和大会秘书处工作机构负责人名单。会议审议通过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会议同意于洋辞去区政协常务委员、委员职务,白建清、周建伟、姜茜莉辞去区政协委员职务,决定增补李忠信、李雅各、钱雪英、斯正华、董依雯为区政协委员。
第七次会议 2004年1月17日举行,张慧珠副主席主持。会议同意曹一丁辞去区政协主席、委员职务,决定增补李文连为区政协委员。
第八次会议 2004年2月3日举行,张一尘副主席主持。会议审议区政协主席、常务委员候选人名单(草案),审议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选举办法(草案)和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草案),审议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决议(草案)。
第九次会议 2004年2月4日举行,周文彪副主席主持。会议听取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的情况汇报。会议听取提案委员会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期间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第十次会议 2004年2月25日举行,李文连主席主持。会议审议通过区政协2004年度工作要点,决定张斌、杨重辉、周国强、董依雯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第十一次会议 2004年3月31举行,李文连主席主持。会议听取和讨论柴尧迅副区长关于杨浦知识创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通报,传达中共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到区政协进行工作调研的情况。
第十二次会议 2004年6月25日举行,张慧珠副主席主持。会议听取和讨论柴尧迅副区长关于2004年杨浦重大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
第十三次扩大会议 2004年8月10日举行,李文连主席主持。会议听取和讨论蒋卓庆区长作的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杨浦区政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试行意见》。曹雅林副区长出席会议,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次会议 2004年12月21日举行,李文连主席主持。会议听取和讨论区法院工作情况通报、区检察院工作情况通报。会议决定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于2005年1月25~28日举行。会议决定接受万明、周正宁、黄卫星、蔡伟辞去区政协委员职务,决定增补刘旭东、吴雅君、陈晓梅、周林强、施雷、郭晓东、寇志芳、戴晓坚为区政协委员。
【专门委员会工作】
学习指导组 主要工作:结合理论学习和热点问题,分别组织当前台海局势、我国经济形势现状和展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报告会。组织区政协中心组学习宪法修正案、政协章程修正案和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邀请专家学者为中心组成员作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专题辅导报告。
提案委员会 全年立案的提案共336件,全部办复。主要工作:遴选《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我区科技发展的案》、《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区社区就业政策环境的若干建议》等7件重要提案,报请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领导阅示,报请区政协主席、副主席督办。与经济和科技委员会、教育和文化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联合组织相关提案者视察私营经济发展情况、文化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情况、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组织提案办理工作研讨会,30余家提案办理单位参加,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提案办理工作。对2003年列入“正在解决”和“计划解决”的提案进行检查,推动其中的60%得到落实。对2004年办理结果为“留作参考”的提案进行梳理,推动了一部分提案建议的采纳。协助区政协做好优秀提案评选办法的修订工作,变每年评选一次为每届评选二至三次,评选比例由2%扩大为3%。
经济和科技委员会 主要工作:协助区政协做好“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专题论坛。4月~9月,与区工商联、九三学社区委联合开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专题调研,听取区体制改革办公室、区经济委员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对有关民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组织视察了上海高晶金属探测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驷博监控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经济学家研讨会,完成调研报告。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区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关于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的建议》,报送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组织委员赴上海知识产权园,视察区知识服务业发展情况,听取情况通报,提出意见建议。与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联合举行“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专题恳谈会。组织委员听取杨浦区工商分局关于杨浦区工商分局关于工商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听取杨浦区税务分局关于税务工作开展情况的通报。
环境和城建委员会 主要工作:与民建区委、民革区委和区房地局团总支联合开展区动拆迁工作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关于本区动拆迁工作的几点建议》。组织委员赴杨浦发电厂、上海卷烟厂等地,视察区环保三年行动执行情况,听取情况通报,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委员赴赴杨浦泵闸、虬江泵闸和防汛墙工程,视察区河道整治工作情况,听取情况通报,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委员听取区房地局通报区物业管理行风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议政。
教育和文化委员会 主要工作:4月~10月,与民盟杨浦区委联合开展“三名”工程建设现状和发展的专题调研,赴辽阳中学视察,听取区教育局情况通报及打一小学、辽阳中学、本溪幼儿园等学校的情况介绍,组织专家座谈交流、个别访谈,参观学习黄浦区“精品教育”建设的情况,完成调研报告。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区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杨浦区“三名”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报送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组织委员赴杨树浦水厂博物馆和大学城书店,视察区文化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情况,听取情况通报,提出意见建议。与区教育局联合组织“知识杨浦与教育发展”论坛。组织委员就《我区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调整规划(2004-2010)》(征求意见稿)举行专题座谈。
医卫和体育委员会 主要工作:与农工党区委联合开展提升杨浦区青少年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提升杨浦区青少年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的建议》。组织委员赴三湘世纪花城和新凤城花园的游泳池,视察创建“游泳之乡”工作情况,听取通报,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委员赴赴市东医院和区老年医院,视察区卫生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听取通报,提出意见建议。为本区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进行义务医疗咨询。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主要工作:4月~10月,与民进区委联合开展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专题调研,听取区人民检察院情况通报,与中共徐汇区委政法委员会和共青团杨浦区委举行专题座谈,组织问卷调查,完成调研报告。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区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区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建议》,报送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组织委员赴周家嘴路新拓宽段和宝钢又一村、文化佳园、公园3000等住宅区,视察创建文明城区情况,听取工作通报,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委员赴惠民中学视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听取工作通报,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委员就《我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划纲要(2004-2013)》(征求意见稿)举行专题座谈。组织委员听取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工作情况通报,组织专题议政。
港澳台侨委员会 主要工作:4月~10月,与致公党区委联合开展归国留学人员在我区创业专题调研,召开部分归国留学生座谈会、组织调查问卷、走访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完成调研报告。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区政协主席会议建议案《关于进一步推动归国人员在我区创业的几点建议》,报送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组织委员赴美亚宽频电视传播有限公司,视察区招商引资工作情况,听取情况通报,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委员听取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区华侨事务办公室关于杨浦区台湾事务、华侨事务工作情况的通报。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主要工作:组织委员赴景星路清真寺、天主教和平堂、法善庵和基督教沪东堂,视察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情况,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委员听取区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工作情况的通报。
【重要活动】
举行杨浦区各界人士迎春团拜会 2004年1月17日,区政协办公室和中共杨浦区委统战部在国中会所联合举行杨浦区各界人士迎春团拜会。中共杨浦区政协党组书记李文连致贺词,中共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讲话,农工党区委主委杨祉雷代表各界人士讲话。区领导蒋卓庆、张祥明等与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
承办“上海市区县政协书画作品巡展” 2004年9月2~9日,由市政协区县政协联络指导组主办,杨浦区政协和嘉定区政协承办的“上海市区县政协书画作品巡展”在杨浦沪东工人文化宫展出。书画展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和上海解放55周年为主题,共展出由上海市19个区县政协征集的书画作品170幅。市政协副主席宋仪侨、区委书记陈安杰、区政协主席李文连在巡展开幕式上致词,陈士杰、陈士维等市区领导、兄弟区县政协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150余人出席。
举行杨浦知识创新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论坛 2004年9月16日,区政协在国中会所举行杨浦知识创新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论坛,就建设开放、合作、互动为特色的“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充分发挥区域科技、教育、人才资源集中的比较优势,实现城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入探讨,建言立论。区政协主席李文连、中共杨浦区委副书记袁岳滨先后讲话。区政协副主席周文彪主持。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和本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家学者,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领导和区政协委员共150余人出席。论坛共发表论文20余篇。
举行杨浦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座谈会 2004年9月20日,中共杨浦区委召开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座谈会。区政协主席李文连、区委书记陈安杰先后讲话。区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区委主委张一尘,区政协常委、区台联会会长梁素霞,区政协常委、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徐永昌,区政协常委、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顾关林,区政协委员、通兴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总经理朱炳明在会上发言。区领导蒋卓庆、张祥明等与有关人士100余人出席。
举行杨浦区各界人士“迎中秋,庆国庆”联欢会 2004年9月27日,区政协办公室和中共杨浦区委统战部在上海体育学院综合馆联合举行杨浦区各界人士“迎中秋,庆国庆”联欢会。区政协主席李文连致词,致公党区委主委方里代表各界人士发言,区委副书记袁岳滨代表区委讲话。区领导陈安杰、蒋卓庆、张祥明等与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
组织年终集中视察 2004年12月14~16日,区政协组织委员进行年终集中视察。分5个专题,对本区重大市政工程建设情况、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教育工作情况、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社区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视察。共200余人参加。政协委员在视察中提出的意见建议,经整理归纳报送中共杨浦区委、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
【重要文件】 政协上海市杨浦区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3年工作回顾
自去年三月份换届以来,区政协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区党代会精神,在中共杨浦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府的支持下,依靠全体委员,团结各界人士,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团结民主主题,围绕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打造“知识杨浦”这个大局,认真进行政治协商,有序推进民主监督,广泛开展参政议政,各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增强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
面对新世纪、新任务,政协工作要争取新发展,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和委员的思想实际,认真组织广大委员开展学习。换届后,常委会始终把组织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成立了学习指导组,及时调整中心学习组成员,健全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保证了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我们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六大精神”为主线,组织开展学习活动。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我们及时作出了《关于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意见》,提出要结合政协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在广大政协委员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在主席会议、中心学习组、常委和委员等不同层面,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论述,学习市、区党代会和区委全会精神,并在广泛深入学习的基础上,会同区委统战部举行了“区各界人士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交流会”。学习指导组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先后组织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伊拉克战争后的国际形势》、《上海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与展望》等4次专题辅导报告。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广大委员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行动指南的理解,加深了对人民政协在政治文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增强了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围绕中心,把握大局,认真开展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是政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换届后,常委会把搞好重大问题的协商作为履行职能的重点,选择事关本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作为常委会议的主要议题,切实有效地开展协商活动。
一年来,常委会先后就高水平高起点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开发建设、区政府上半年度工作、加快本区重大工程和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协商讨论。常委们畅所欲言,坦诚己见,提出了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要与杨浦总体规划相协调、与五角场城市副中心建设相衔接、与滨江开发相呼应;知识创新区开发建设要建立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机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支持大学生到杨浦创业;要总结“防非”工作经验,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机制;要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学习型城区;重大工程的动拆迁工作既要讲“合情合理”、更要强调“合法”;对今后杨浦的交通总体布局要尽早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要以全面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要从机制体制入手、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等许多意见建议。
为了搞好这些协商活动,我们及时发动有关党派团体和专门委员会,通过调研、议政、视察,广泛听取、积极反映各方意见,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使协商质量不断提高。
三、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切实履行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常委会坚持“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的原则,通过推动提案全面办复,加强特邀监督员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视察活动等,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提案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区政协十一届一次全会以来审查立案的提案共329件,其中党派、团体提案71件。全会以后,我们着力推动提案的全面办复,一是建立主席会议成员督办制度,对经遴选确定的重要提案和提案人对办理结果表示不满意的提案,由主席会议成员逐一督办,通过抓重点、带一般,促进提案的办理和落实。二是完善提案办理全过程的管理,举行提案承办单位座谈会,交流沟通办理情况;年中听取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在承办单位作出办复意见后,逐一征询提案人对办理情况的意见;年底提案委员会会同区政府办公室对承办单位承诺解决的提案,就落实情况进行复查,推进了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
推荐政协委员担任特邀监督员是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种有效形式。换届后,我们修订了《区政协特邀监督员工作简则》,协助有关部门调整特邀监督员队伍,推荐68名委员担任了20个部门的特邀监督员;召开特邀监督员工作会议,加强与特邀监督员和有关部门的日常联系。我们还先后推荐20名委员参加了有关部门和街道的政风、行风检查评议工作,对推动党风、政风和行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还就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政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学生午餐卫生、市容环境整治、台资侨资企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社区体育工作、“星光计划”实施等问题,组织了17项专题视察活动,通过提批评意见,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
四、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积极进行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最直接、最广泛地发挥专长、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常委会本着“党政重视、群众关注、政协能做”的原则,组织开展了8项专题调研,举行了10次专题通报议政活动、5次专题恳谈会,形成了3份常委会和主席会议建议案、5份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区政府领导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采纳。
中共杨浦区委七届二次全会作出《关于高起点高水平加快杨浦大学城开发建设的决定》后,我们及时提出了《贯彻意见》,明确要把为杨浦知识创新区开发建设献计出力,作为政协今后一个时期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经济和科技委员会会同九三学社区委经过调研,提出了杨浦知识创新区的产业发展,要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主动搭建平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高地,赋予知识创新区进行制度创新的综合试验权,引进研发中心,建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大力发展知识型产业,培育风险投资业,完善创业孵化体制等建议;环境和城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民建区委对知识创新区中央社区滨河景观的整治开发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并提出了整治开发的意见建议。常委会和主席会议据此分别形成了《关于建立杨浦大学城产学研一体化高地的建议案》和《关于建设杨浦大学城中央社区滨河景观的建议案》。我们还先后就“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与杨浦经济发展”、“依托高校优势建设环同济设计产业带”、“发展杨浦知识服务业”等问题,邀请区域内的院士、教授和企业家举行恳谈会。以“完善知识创新区规划、加快知识创新区建设”为主题,在政协委员中开展了“为杨浦知识创新区开发建设献一计”活动。我们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发动政协委员、邀集各界人士,为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开发建设建言献策,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受到了区有关党政领导的重视。
“抗非”期间,我们在动员广大政协委员积极为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出主意、想办法,邀请区政府领导通报本区开展“抗非”工作情况的同时,走访在“抗非”第一线的政协委员,宣传他们的“抗非”事迹,及时了解他们对做好“抗非”工作的意见,关于在“抗非”过程中要防止哄抬药价、加强对疫区返沪学生的防病监控等许多建议,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针对“抗非”工作中暴露的民工子弟学校管理问题,及时组织教育和文化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主席会议据此形成了《关于加强对本区民工子弟学校管理的建议案》。
一年来,环境和城市建设、教育和文化、医卫和体育、社会和法制、民族和宗教等专委会还分别就本区重大交通设施关联区域的交通整合、发展优质教育、区属医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本区劳动就业工作和加强外来少数民族人员管理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有关专委会就杨浦城区功能规划、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规划、新江湾城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恳谈、议政、考察活动。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号召,我们组织委员开展以“借上海世博题目、做杨浦发展文章”为主题的大讨论,召开专题恳谈会,积极建言献策。委员们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五、拓展渠道,深入群众,及时反映社情民意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工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常委会努力拓展信息来源,不断畅通信息渠道,把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
换届以来,我们密切与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广泛了解、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区政协领导联系委员等有关制度,主席会议成员已走访了70多位委员,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主动给予重视和关心,推动有关单位尽力予以解决。二是完善了委员座谈会制度,先后9次由主席会议成员按界别约请委员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政协工作的意见、对区政府工作的建议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应。三是继续通过委员联系表、网上信箱等载体,加强与政协委员的联系。我们先后编印了“情况反映”35期,以“直通车”形式报送市政协和区党政主要领导,其中关于建立上海图书馆杨浦知识创新区分馆、以共赢的思路合作开发铁路何杨线、建设杨浦大学生人才交流中心等许多情况反映,引起了市、区有关领导的重视。
加强宣传工作是扩大党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方针政策影响的需要。换届以来,我们重视宣传工作,密切与《杨浦时报》、杨浦有线电视和杨浦公务网的联系,充分用好区内的宣传阵地;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继续办好“杨浦政协网站”和《杨浦政协会讯》;落实专门力量,采编稿件,向上海和全国的新闻媒体投稿,宣传政协工作,展示委员风采,对扩大政协工作的社会影响、树立政协委员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与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适应形势,结合实际,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整体功能,是提高政协履行职能水平的重要基础。换届后,常委会以组建专门委员会为重点推动组织建设,以促进履行职能的规范化为目标深化制度建设,以实施全员竞聘上岗为抓手加强机关建设,使各项工作不断有新的发展。
我们结合本届政协的实际,组建了8个专门委员会和1个指导组。所有委员分别参加一个专门委员会(指导组),使委员通过专委会活动及时了解情况、随时反映问题、经常参政议政;由常委担任各专委会负责人,由主席会议成员分管专委会工作,保证了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工作意图能在政协的日常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从而为政协经常、及时、广泛地开展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
为了加强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水平和议事质量,我们根据中央和全国政协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形势的需要,修订和制订了《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条例》、《区政协主席会议制度》、《区政协专门委员会工作通则》等8项工作制度,完善了区政协专门委员会与有关党政部门的对口联系等制度,为政协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们在继承和借鉴历届政协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如加强与区人大常委会的联系,建立人大、政协领导的定期例会制度,与人大联手开展视察活动;加强专委会与相关党派团体的合作,联手开展调研、议政活动;明确专委会主任职责,改进专委会活动经费管理办法;向政协委员寄送生日贺卡,使委员感受政协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政协机关坚持为政协工作服务、为政协委员服务的宗旨,加强机关的思想、作风、制度建设,通过机关内部科室设置的调整、开展科及以下干部的全员竞聘上岗和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理顺机构设置,进一步调动了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本着“尊老敬贤,不忘老友”的精神,我们重视发挥政协之友社的作用,帮助完成了政协之友社理事会的换届工作,组织社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为他们知情议政创造条件。
各位委员,过去的一年,是本届政协的开局之年,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府的支持配合,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前提;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履行职能,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关键;充分发挥党派团体、政协委员和专委会的作用,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基础;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是做好政协工作的动力。回顾一年的工作也使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大背景,面对杨浦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格局,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主动参与决策前的协商、增强民主监督的针对性、扩大政协活动的委员参与面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和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2004年的主要工作
各位委员,2004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开发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推进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城区和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2004年区政协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杨浦区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区委全会精神,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坚持以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团结民主主题,努力发挥优势,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履行职能,积极献计献策,为杨浦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继续组织委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学习修改后的《宪法》和《政协章程》,学习时事政治。通过学习,引导广大委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深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增强做好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学习理论与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搞好政协工作结合起来,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破解难题的勇气和能力,使政协工作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要结合形势发展和政协工作实际,坚持学习形式多样化,注重学习实效。常委会、主席会议和学习中心组要坚持学多一点,学深一点,学好一点,以带动委员和各界人士的学习。在精心组织好专题报告会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委员开展自学,并努力为委员自学创造条件。通过召开座谈会和《政协会讯》、“政协网站”等多种渠道,经常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二、围绕区政工作中心,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要紧紧围绕本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把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断引向深入,努力提高履行职能的水平。
要加强政治协商的计划性,按照区委的部署,就区的大政方针和重大问题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对区委、区政府提请协商的一些重大问题,要认真组织委员发表意见,促进区委、区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主动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多沟通信息、多交换意见,安排好政治协商的内容。要做好协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围绕议题搜集材料,分析情况,聚民智,集民意,使协商有的放矢,意见有理有据,建议切实可行,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要增强民主监督的针对性,要从建设政治文明的高度,对本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行政许可法》、推行政务公开等重大问题,在政协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进行民主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发挥提案、视察、特邀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能中的作用,继续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途径,注意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增强民主监督的针对性。
要提高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围绕打造“知识杨浦”,建设“安居乐业”现代化新型城区的目标,抓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深化区属企业改制、发展“一业特强”、完善物业管理、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创建文明城区、促进就业再就业、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实施奥运战略等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特别是在寻找有效应对措施方面下功夫,力求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言成果。
三、突出人民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特色,进一步做好团结联谊工作
要更好地发挥委员联系群众广泛的优势,广交朋友,广纳群言,广荐贤才,广求善策,密切联系各界人士和本单位群众,做好宣传政策、凝聚人心的工作。要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有关人民团体的联系,进一步完善区政协秘书长会议制度,更好地发挥其沟通情况、互通信息、加强合作、推动工作的作用。要密切与区域内全国、市政协委员和两院“院士”的联系,邀请他们参与区政协的活动,为杨浦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并为他们知情问政创造条件。要通过港澳委员和留学归国人员积极拓展海外联谊渠道,加强与留学人员和新移民的联系,继续关心和支持留学人员、港澳台侨人士在杨浦投资兴业,推动有关部门解决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同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的团结工作,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与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的联系,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信教群众的思想状况,推动清真寺的易地重建工作。继续支持政协之友社工作,关心老同志的思想和生活。
四、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稳定出发,加大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力度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区政协《关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建立信息员网络,充分发挥委员和专委会的作用,要做到委员每人一年至少反映1条信息、常委每人一年至少反映5条信息。坚持区政协领导约见、走访委员制度和召集委员座谈会制度,继续办好《情况反映》、网上电子信箱等载体,并加强对信息的受理情况和领导批示落实情况的跟踪反馈工作,力争在社情民意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引起党政领导关注的程度、对实际工作的推动作用等方面有所提高。要继续办好政协现有的宣传阵地,围绕我区中心工作,紧扣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加大政协工作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宣传水平,增强可读性、可视性和影响力。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
常委会要积极地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自觉地掌握政协工作规律。要探讨如何正确分析和有效发挥政协的优势,提高政协工作的针对性,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如何建立协商于决策之前、监督于决策实施之中、反馈于决策实施之后的工作机制,促进政协工作的有效开展。继续推进政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针对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自觉地运用理论和经验来指导推动工作,提高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水平。要加强与友好地区政协的联系与交往,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各项工作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各专委会要总结发挥委员作用的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密切与广大委员、党派团体和有关党政部门的联系,组织好政协各项经常性的活动,更好地发挥在政协履行职能中的基础作用。各界别要充分调动本界别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发挥团结联系各阶层群众的纽带作用。政协委员要十分珍惜自己的荣誉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满腔热情地参加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
政协机关要深入开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政协统战政策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思想过硬、作风扎实、精神饱满、工作勤奋的局面,使机关工作人员进一步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塑造良好形象,卓有成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各位委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人民政协任重道远,大有可为。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杨浦区委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努力工作,开拓前进,为打造“知识杨浦”,全面建设“安居乐业”现代化新型城区而共同奋斗。
【重要建议及调研报告目录】
1.关于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的建议
(2004年10月9日杨浦区政协十一届二十三次主席会议通过)
2.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区预防和减少社区青少年犯罪工作的建议
(2004年10月9日杨浦区政协十一届二十三次主席会议通过))
3.关于进一步推进杨浦区“三名”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2004年11月9日杨浦区政协十一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通过
4.关于进一步推动归国留学人员在我区创业的几点建议
(2004年11月9日杨浦区政协十一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通过)
5.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调研报告
(2004年11月29日杨浦区政协十一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通过)
6.关于本区动拆迁工作的几点建议
…………………………………杨浦区政协环境和城建委员会、民建杨浦区委、
民革杨浦区委、杨浦区房地局团总支
7.关于进一步提升杨浦区青少年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杨浦区政协医卫和体育委员会、农工党杨浦区委
【重要提案目录】
(1)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我区科技发展的案(杨浦区政协经济和科技委员会、九三学社杨浦区委)
(2)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区社区就业政策环境的若干建议(民进杨浦区委)
(3)关于大力推进杨浦知识创新区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建议(民建杨浦区委)
(4)关于我区动拆迁工作的若干建议(民盟杨浦区委)
(5)关于在我区建立“上海市电子商务大厦”的建议(张世永)
(6)建议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加快实现我区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案 (黄惠敏)
(7)建议进行区域形象工程软规划的案(徐承军)
【组 织 概 况】
政协上海市杨浦区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委员名单
主 席
曹一丁(2004年1月17日起不再担任)
李文连(2004年2月5日补选)
副主席
张慧珠(女) 金以镭(女) 徐方瞿 张一尘 周文彪
秘书长
裘筱卿
常务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 洋 (2004年1月8日起不再担任) 马 涛 王 平 王金柱
王莉静 (女) 王继烈 王晨波 方 里 尹达新 左卫东
史京衡 (女) 冯同银 刘 斌 刘大庸 江云清 江信昌
李 骏 李月华 (女) 李殿文 吴 敏 (女) 吴敏生 沈建华 (女)
张 桁 (女) 张道方 张德樵 陈 玲 (女) 陈大吾 陈成澍
陈启宇 邵志勇 季胜鹤 周家友 胡刚毅 胡科军
施永明 洪伟明 娄天初 顾关林 顾端青 徐永昌
徐国民 徐雪峰 奚 健 唐子来 曹泉生 常生龙
梁素霞 (女) 谢 毅 谢荣生 董依雯 (女,2004年2月5日补选)
裘金凤 (女) 薛立钢
委 员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李文连 (2004年1月17日增补) 杨重辉 张 斌 张慧珠 (女)
金以镭 (女) 周国强 周家友 胡科军
曹一丁 (2004年1月17日起不再担任) 裘筱卿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冯 杰 刘大庸 孙 云 李殿文 陈统达 洪耀顺
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王隆天 周建宏 宦毓丽 (女) 徐方瞿 徐国民 潘浩然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成敏敏 (女) 李兆良 陈广兴 周文彪 徐雪峰 黄 伟
无党派人士
左卫东 李 梅 (女) 袁瑾堡 蔡祖金
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许蓓蓉 (女) 孙培初 张德樵 邵志勇 范育敏 (女) 周中梁
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江信昌 张云崖 (女) 陆振东 贺雪文 崔美贞 (女) 常生龙
中国致公党上海市杨浦区支部委员会
方 里 陈定复 黄惠敏 (女)
九三学社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李长毅 张一尘 吴雅君 (女,2004年12月21日增补) 陆文雄
奚 健 黄卫星 (女,2004年12月21日起不再担任) 蒋仲学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杨浦区支部委员会
庄峻斐 (女) 吴 敏 (女) 梁 杰 (女)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于 洋 (2004年1月8日起不再担任) 刘旭东 (2004年12月21日增补)
林 云 (女) 章希苓 (女) 董依雯 (女,2004年1月8日增补)
蔡 伟 (2004年12月21日起不再担任)
上海市杨浦区总工会
于宏春 王维达 王静智 (女) 牛忠梁 吕玲娣 (女) 孙启发
邱红卫 (女) 沈星星 季胜鹤 赵丽佳 (女) 钟 奕 (女) 徐 超 (女)
袁继鼎 黄 炅 黄长富 谢华庆 (女) 谢春红 (女) 谢荣生
潘月凤 (女)
上海市杨浦区妇女联合会
王莉静 (女) 石雅芳 (女) 朱 琴 (女) 刘玉辉 (女) 吴桂兰 (女) 陈 玲 (女)
陈 虹 (女) 陈 绮 (女) 茅薇薇 (女) 周发群 (女) 胡卫平 (女) 施全红 (女)
郭 宏 (女) 郭文月 (女) 曹海红 (女) 薛 敏 (女)
上海市杨浦区青年联合会
刘 谦 张道方 陈 斌 邵 宁 (女) 徐良衡 董茂云
上海市杨浦区工商业联合会
王建明 王继烈 叶银兴 刘 星 江云清 许海培
孙贴成 孙鸿祖 杨咏时 吴剑军 邱信富 陈智明
罗伟年 罗险峰 郑 捷 顾端青
上海市杨浦区科学技术协会
马 坚 王殿精 朱建新 任纪良 任琳芳 (女) 向 阳
严万春 张汉陵 陈成澍 金正基 徐仁林 屠文荣
蒋希生 蒋雪妹 (女) 童合春 谢 毅 魏国强
上海市杨浦区台胞台属联谊会
王亨利 周溪育 秦 演 夏申吾 梁素霞 (女)
经济界
马 洪 马 涛 王心宇 王汉斌 王岳良 王金柱
王金福 丰 年 计永荣 丛新惠 (女) 朱 勇 朱 泰 (女)
朱炳明 刘 安 许文华 许郁生 严刚毅 肖 广
吴国海 吴振芳 吴福生 沈黄富 张 扬 张文光
陈永生 陈启宇 金 灵 周正宁 (2004年12月21日起不再担任)
周华瑞 周建伟 (2004年1月8日起不再担任) 顾柏堂 钱勤新
倪云珠 (女) 郭汉良 郭金康 郭敏莉 (女)
寇志芳 (女,2004年12月21日增补) 曹泉生 曹晓兵 曹桂生
崔祖西 斯正华 (2004年1月8日增补) 蔡仁敏 薛正华
文学艺术界
丁茉莉 (女) 杨文广 苏琛如 (女) 陈惟坚 (女) 姚国伟 唐效勇
裘金凤 (女)
科学技术界
丁 翔 (女) 丁剑云 王诗恩 (女) 王鲁民 火正红 朱宗曦
孙栋林 杨 政 (女) 李 骏 李郝林 严隽薇 (女) 吴星红 (女)
吴清寰 张 桁 (女) 张世永 张志强 陈 巍 陈大吾
郑伟民 (女) 钱 刚 倪争技 徐承军 唐天林 宿为民 (女)
董师德 虞宗敢 蔡生力 潘利群 (女)
教育界
王 平 王瑞兴 王殿荣 王意如 (女) 卞贤俊 尹达新
包 罗 冯纬世 朱建文 朱觉民 任春英 (女) 杨 静 (女)
杨志祥 李玲华 (女) 李根龙 沈志义 张淑平 (女) 张根洪
陈通章 周叶萍 (女) 周兴强 周联璋 宓 詠 赵建勇
赵燕玉 (女) 姚荣涛 顾关林 唐子来 曹建辉 崔子筠
韩文佐 (女) 蒋 静 (女) 谢应平
体育界
卞晴志 (女) 邢 涛 许亮娥 吴佩里 (女) 沈建华 (女) 范怡立
医药卫生界
丁嘉安 门 琼 (女) 卫 英 (女) 马 杰 王振华 方 骏
史京衡 (女) 戎爱娟 (女) 朱汉威 华尔铨 许全林 孙宏伟
孙树汉 杨广顺 李月华 (女) 张红卫 (女) 张陆弟 陈 方
陈风华 陈圣祺 陈秋玉 (女) 陈敏怡 (女) 罗照水 金其林
徐永昌 童国伟 蔡建民
少数民族
马小琴 (女) 巴 勇 白苏娣 (女) 闪德龙 吴敏生 夏雪芳 (女)
曹凤云 (女)
上海市杨浦区归国华侨联合会
丁国楼 吕美安 李晓亭 吴肖如 (女) 张文申 陈兴华
薛立钢 戴晓芙 (女)
宗教界
白建清 (2004年1月8日起不再担任) 刘 斌 刘圣灵 体 圣 (女)
李忠信 (2004年1月8日增补) 李雅各 (2004年1月8日增补)
周适崎 姜茜莉 (女,2004年1月8日起不再担任) 娄天初 蒋松龄
特别邀请人士
万 明 (2004年12月21日起不再担任) 王晨波 冯同银 任福润 (女)
刘 珏 李安民 李金刚 闵 翀 陈光明
陈晓梅 (女,2004年12月21日增补) 周林强 (2004年12月21日增补)
邵国荣 林 通 胡刚毅 俞建中 施永明
施 雷 (2004年12月21日增补) 洪伟明 袁建民
钱雪英 (女,2004年1月8日增补) 郭晓东 (2004年12月21日增补)
戴晓坚 (2004年12月21日增补)
【大事记】
1 月
5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四次主席会议,通报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组织工作有关情况,讨论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草案),讨论调整增补区政协委员名单,讨论十一届二次会议列席人员和来宾名单、分组召集人和大会秘书处及工作机构负责人名单,审议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送审稿)和提案工作报告(送审稿),并商议确定报告人和十一届二次会议各次会议主持人。会议商议区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和节日走访委员的有关事宜,审议2003年度优秀提案,听取2003年年终集中视察情况的汇报。
8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
15日 区政协举行优秀提案表彰座谈会。
区政协举行新委员座谈会,裘筱卿秘书长作学习辅导报告。
17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五次主席会议,协商通过调整增补区政协委员名单。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
区政协办公室、中共杨浦区委统战部联合举行各界人士迎春团拜会。
30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六次主席会议,听取十一届二次会议秘书处关于十一届二次会议筹备情况的汇报。
2 月
2~5日 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举行。
3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八次常委会议。
4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九次常委会议。
19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七次主席会议,会议讨论区政协2004年度工作要点,审议区十一届政协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调整建议名单,确定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重要提案。
25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次常委会议。
3 月
11日 区政协委员学习日,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室主任李雷鸣作当前台海局势的报告。
17日 区政协组织委员视察环保行动三年计划执行情况。
24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八次主席会议,讨论区政协4月份主要工作,商议召开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议事宜。
中共杨浦区委书记陈安杰、副书记陈士维到区政协调研指导工作。
29日 经济和科技委员会与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举行建立杨浦知识创新区公共技术平台恳谈会。
31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一次常委会议。
区政协举行委员联谊日活动。
4 月
7日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委员视察文明城区创建情况。
15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九次主席会议,讨论举办2004年度区政协常委学习研讨班计划,讨论推荐区政协委员担任市创建绿化文明行业社会督察员建议名单。
21日 经济和科技委员会组织视察民营企业发展情况。
22日 环境和城建委员会约请区房屋土地管理局通报动拆迁工作情况。
27~29日 区政协在江苏昆山举行常委学习研讨班,学习宪法和政协章程。
30日 区政协举行委员联谊日活动
5 月
9日 教育和文化委员会约请区教育局通报关于加强“三名工程”建设情况。
13日 环境和城建委员会举行物业管理行风建设专题议政活动。
18日 区政协举行常委专题座谈会,副区长柴尧迅出席,听取常委关于杨浦区分区规划的意见建议。
21日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视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
28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二十次主席会议,讨论区政协6月份主要工作,讨论2004年暑期访问委员名单。
区政协举行委员联谊日活动。
6 月
1日 区政协约请中共杨浦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杨浦区监察委员会通报政风和行风建设情况。
2日 区政协举行部分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对文化发展规划的意见。
9日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约请区检察院通报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情况。
10日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约请区民族宗教办公室通报民族宗教工作情况。
11日 港澳台侨委员会举行部分归国留学生座谈会。
16日 教育和文化委员会视察 “三名工程”建设情况。
22~23日 区政协举行特邀监督员工作会议。
25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二次常委会议。
28日 港澳台侨委员会视察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29日 区政协委员学习日,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石磊教授作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现状和展望的报告。
7 月
7日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约请区法制办公室通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情况。
14~15日 区政协在青浦举行主席会议成员学习班,传达中共杨浦区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常委会听取区政协党组半年工作汇报时区委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回顾总结区政协上半年工作,提出下半年工作要点。学习班还邀请上海财经大学曾坚副教授作关于《行政许可法》的学习辅导报告。
21日 经济和科技委员会约请杨浦区工商分局通报工商工作情况,杨浦区税务分局通报税务工作情况。
22日 区政协召开特邀监督员聘请单位分管领导座谈会。
28日 医卫和体育委员会视察卫生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9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二十一次主席会议,审议《区政协关于加强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见(讨论稿)》,讨论区政协8月份主要工作,听取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办理进展情况的报告。
8 月
3日 经济和科技委员会视察知识服务业发展情况。
10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三次常委扩大会议。
11日 医卫和体育委员会视察 “游泳之乡”创建工作。
26日 区政协举行委员联谊日活动。
9 月
1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二十二次主席会议,商议沪江书画院有关事宜,讨论区政协9月份主要工作。
2日 由区政协承办的上海市区县政协书画作品巡展在沪东工人文化宫开幕。
16日 区政协举行“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专题论坛。
20日 中共杨浦区委举行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座谈会。
27日 区政协办公室、中共杨浦区委统战部联合举行杨浦区各界人士“迎中秋,庆国庆”联欢会。
10 月
9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二十三次主席会议,听取经济和科技委员会、环境和城建委员会、医卫和体育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情况的汇报,讨论区政协10月份主要工作。
11~20日 李文连主席、裘筱卿秘书长等出席在天津举行的四直辖市八城区政协工作研讨交流会。
20日 教育和文化委员会视察文化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情况。
21日 区政协之友社举行五届二次社员大会。
25日 区政协委员学习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刘宗洪作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报告。
11 月
3日 环境和城建委员会视察河道整治工作情况。
9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二十四次主席会议,讨论关于“三区融合,联动发展”调研框架,听取教育和文化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开展专题调研情况的汇报,审议区政协优秀提案评选办法(送审稿),讨论调整、增补区政协委员建议名单,讨论2004年集中视察的意见。
17日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视察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情况。
29日 教育和文化委员会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知识杨浦与教育发展论坛”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举行。李文连主席致词,区委书记陈安杰现场开通“上海市教师教育网? 杨浦‘三名’建设专业网 ”,区长蒋卓庆、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美籍专家罗伯特?希尔、区教育局局长姚家群讲话。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区政协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调研报告,讨论区政协12月份主要工作,通过推荐2005年度公务员招考监督员人选。
30日 区政协举行委员联谊日活动,组织参观上海烟草博物馆。
12 月
2日 区政协之友社举行集体祝寿活动。
14日 区政协组织委员视察重大市政工程建设情况。
区政协组织委员视察招商引资情况。
15日 区政协组织委员视察贯彻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情况。
区政协组织委员视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
16日 区政协组织委员视察社区建设与管理情况。
21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十四次常委会议。
22日 区政协举行常委专题座谈会,中共杨浦区委领导陈安杰、陈士维等专程听取常委的意见建议,讨论中共杨浦区委常委会2004年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共杨浦区委常委会2005年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中共杨浦区委关于2005年经济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23日 港澳台侨委员会约请区侨务办公室通报侨务工作情况。
31日 区政协举行十一届二十六次主席会议,讨论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议程(草案)和日程(草案),审议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送审稿)和提案工作报告(送审稿),商议报告人建议名单。会议商议十一届三次会议各次会议主持人名单,列席人员、来宾名单,分组召集人和大会秘书处工作机构负责人名单,商议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专题讨论初步安排方案。会议还讨论区政协2005年1月份主要工作。
(刘芳编写 裘筱卿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