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举行滨江开发同类提案办理协商

发布日期:2021-03-29


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对滨江综合开发管理工作非常关注,共提交了19件相关提案,内容涉及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改进民防工程规划系统、加强适老化建设、打造“复合式”文化艺术空间、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整体宣传、提升杨浦滨江建设管理能级等。

为进一步增进提办双方的理解和共识,促进提案更好地办理和落实,3月24日,区政协举行滨江开发同类提案办理协商。委员们视察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并与提案承办单位进行了协商座谈。区政协副主席周海出席活动,提案委员会主任蔡楚瑛和相关提案者参加活动。区滨江办、区文化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及相关承办人员到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区府办副主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胡琳主持协商座谈会。

微信图片_20210416105830.jpg

会上,区滨江办通报了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及今年提案办理工作的计划安排,提案者在发言中介绍了提案的初衷,详细阐述了提案建议,并提出了新的意见建议。

微信图片_20210416105834.jpg

 “其实在撰写提案前,我们就已经与区滨江办进行过深入的沟通。”来自民进界别的陆斌委员认为,提提案不能想当然,而是应当建立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谈到提案的初衷,他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该兼顾不同群体的需要,但调研中我们发现,杨浦滨江还缺乏适合老年人运动的固定场馆,一些公共设施还缺乏一些适老化的设计等。比如老年人在座椅上休息时,拐杖放置在哪儿?这虽然是很细节的问题,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现。”

围绕完善滨江交通配套,惠新委员建议,在滨江沿线增设地下轨交20号线支线,使轨交20号线与18号线相连接;结合慢行系统建设,在杨树浦路恢复一段上世纪曾穿梭于外滩和杨浦的“铛铛车”(有轨电车),在给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满足游客观光的需求;提前规划、充分利用滨江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步行街等配套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杨浦这片土地上,同时涌现出了国家级‘改革先锋’‘人民教育家’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教师’原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暨博士生导师钟扬等时代楷模。在上海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的还有‘改革先锋’‘全国模范法官’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邹碧华、‘人民艺术家’上海电影制片厂国家一级演员秦怡。他们是杨浦的宝贵财富,是上海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如何将他们的精气神传承和发扬好?于是我们就提出了在杨浦滨江建造时代楷模风采馆的提案。”区政协之友社社员、民进会员孙培初详细阐述了提案的由来,并希望该馆建成之后,可以作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共产党员红色教育基地,新教师、新法官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宣誓之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来杨浦滨江游玩的小朋友很多,但对于沿江的工业遗存,可能都不太了解,成人化的讲解方式也不一定适合他们。”民盟盟员周卫建议,结合杨浦滨江生活秀带儿童友好示范区建设,用游戏等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在儿童服务公共空间里融入对杨浦滨江工业遗存的介绍,让孩子们在玩乐中知晓这些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他还建议,在滨江引进上海手表厂、正广和、沪东状元楼等杨浦老字号厂商或分店,在增加滨江人气的同时也起到重振老字号品牌效应的作用;将一些公交线路如853路的终点车延伸到滨江,以解决部分滨江企业职工上下班的换乘问题;组织周边社区居民来体验滨江的各类场馆,了解需改进之处,以更好地满足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的需要。

民建会员张皎建议,进一步关注创智者的集聚、城市更新的系统思维和杨浦滨江精神的体现,围绕建设数字杨浦的任务,率先实现数字城市、数字治理、数字货币的相互交融。同时建议认真思考研究,设计出能充分反映杨浦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伴手礼。

周海代表区政协对提案者和区滨江办等承办单位给予提案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杨浦滨江具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和工业遗存优势,围绕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让杨浦滨江走得进、待得住、留得下,委员们提出了很多建议,希望区滨江办等承办单位在后续工作中积极采纳。在今天的协商中,提办双方围绕提案背景和建议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为下一步办理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是本届政协最后一年,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政协工作,共同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