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举行十五届十四次常委会议暨常委专题协商会
5月9日下午,区政协举行十五届十四次常委会议暨“共绘滨江发展新图景 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常委专题协商会。区委书记薛侃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并讲话。区政协主席邰荀主持会议。区政协副主席明依、李长毅、李麟学,秘书长徐进参加会议。部分落组杨浦的市政协委员也应邀参加了协商会。
薛侃向区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城市建设所作的积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他指出,一直以来,区政协和全体政协委员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重点工作部署,工作有力有效,成绩有目共睹。杨浦滨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必须打响的“王牌”,本次专题协商会以“共绘滨江发展新图景,推进人民城市新实践”为主题开展协商,既围绕了区委中心工作,又结合了滨江发展实际,充分体现了大局观念和机遇意识。希望区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聚焦提升人民城市建设先行示范的显示度、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集聚度、增强人民群众福祉的感受度、凝聚共建美好滨江的贡献度,持续加强民主监督,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主动出谋划策,为全力推动杨浦人民城市建设贡献更多政协力量、展现更多政协作为。
邰荀表示,区政协要深刻领会人民城市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实践逻辑,更加主动地关心和支持滨江建设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渠道畅通的作用,为杨浦书写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重振杨浦一股劲“三篇大文章”贡献政协力量。
会上,区滨江办有关负责人通报了杨浦滨江建设有关情况。委员们围绕进一步打造杨浦滨江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积极建言献策。
邓 效:建议进一步发挥杨浦区域头部企业作用,加大人工智能和科创金融产业的培育力度,提升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引入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鼓励行业头部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为杨浦滨江人工智能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培育提供重要支撑;推动重点企业风险投资(CVC)机构集聚科创金融产业,以杨浦建设高质量股权投资集聚区为契机,加大CVC投资机构的集聚。
曾 群:杨浦滨江要积极挖掘自身特色,打造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活动名片。建议从两类活动着手,一是充分利用新型互联网企业资源,发动即将入驻的互联网企业,共同打造年轻人喜好的潮流创意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区域高校资源,让“同济建造节”等创意设计类活动走出校园,走进滨江,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陆 斌:对区域发展格局进行整体规划,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在工业遗产大规模保护利用的前提下,为产业导入腾挪出更多各具特色的总部办公空间载体,推升杨浦滨江发展能级;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串接腹地内复旦科技园、上海财大科技园、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大连路总部基地等综合创新节点,打造以高校科研为特色的创新经济走廊,为杨浦滨江先进产业提供动力来源。
周 卫:就提升杨浦滨江文化品质提两点建议。将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积极纳入杨浦滨江规划,打造高水准文体新地标,加大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准对接滨江区域职工群众的文化、体育、健康等需求;充分发挥沪东工人运动展示馆红色引领作用,传承杨浦百年红色工运文化内涵,编排展现杨浦滨江新时代产业工人和新就业形态群体风貌的文艺作品,用好新媒体资源,探索宣传工作新路径。
马 军:以引入人口、人流为导向,合理调整重点功能区规划,加大住宅用地的规划力度,推动文化展览用地、公共绿地的规划调整,提供高品质、有特色的文旅展览项目;积极破解滨江土地收储瓶颈,尤其是针对大型央国企的收储难点,探索权益入股、合作模式化等方式,缓解推进压力。
石江华:在杨浦滨江中北段的建设规划中,对水、电、煤、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要提前布局、留有余量,尽量一次性建设到位,避免道路重复开挖;适当研究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规划建设全域电缆无架空线,加强源网荷储交互,打造领先型现代智慧电网;保留区域特有的历史风貌和城市基因,规划思考以闸北电厂的“民族之光”为西段起点,向东连接“笔墨工坊”、上理工历史建筑、复兴岛“船文化”,直至东段定海桥的“入江口风景”,系统打造涵盖“工业历史”“非遗文化”“宜居宜住”的城市美丽秀带。
王江南:积极打造滨江“24小时青年创新生态单元”,让杨浦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与片区发展战略有机融合的重要范例。激发杨浦滨江创新活力,“共绘”青年事业图,打响“杨‘数’浦·Digital”产业品牌;丰富杨浦滨江公共生活,“共享”青年乐活圈,依托“五个一”人民城市地标集群让滨江接地气、有人气;打造杨浦滨江宜居生态,“共筑”青年安居梦,让新市民、青年人“进得来、安得下”。
钟立敏:针对杨浦滨江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对周边社区辐射功能不足、沿江功能体相对孤立等问题,提三点建议。保护、挖掘、传承原有街区历史文脉,打造小体量文化主体运营空间,融入滨江文化网络;推动大型、头部入驻企业与腹地街区对接,参与社区文化培育和服务供给;完善滨江步行网路设计,增加步行街区密度,合理设置商业、休闲、文化设施,以分散的“小空间”串连沿江“大空间”功能体,实现步行可通达、可休闲、可驻留,进一步提升区域人气活力。
蒙春荞:建议在现有基础上,拓展更多的杨浦滨江历史文化传承模式。促进滨江文化资源与基础教育的共享共建,设计杨浦滨江历史文化系列微课程,与基础教育拓展课程相融合;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文博展览项目,使沿岸历史建筑与艺术文博建立密切关联,提升博物馆、图书馆、艺术空间能级;发挥杨浦高校科研院所集中、科创资源集聚的区位优势,推进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吸引资金人才,优化沿岸业态,赋能区域发展。
施松柏:继续发挥杨浦滨江在城市更新治理、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特色优势,鼓励吸引本地优秀的文旅创意产业来此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项目,以工业旅游为抓手,提高互动性与参与度,让人群“多看一会”“多住一晚”;在举办各类活动吸引人流同时,要注重加强生活设施建设,培育区域常住人口,推进长远发展;在“无障碍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中,要更加关注人群实际需求,在母婴功能增设、残障人士语音服务、无障碍坡道指示等细节上做进一步优化。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十五届区政协委员调整和增补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