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孙宏伟:为百岁老人“动刀”的实诚医生

发布日期:2014-10-14


  骨科医生孙宏伟和同事揽下“瓷器活”,为多名年过百岁的骨折老人手术,使他们在期颐之年依然能步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在孙宏伟看来,这是为医者治病救人的仁心使然。

  孙宏伟很细心,在接受采访时,他不时会问:“口渴不渴,要不要加点茶?”“感觉热不热,要不要把空调温度调低点?”给人的感觉是:很会为对方着想。也许,这一方面是他温和谦逊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和他从医30载、经常和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打交道有关,要时时刻刻关心别人。

   被患者铭记是最好的奖励

  孙宏伟长期担任骨科医生,对这个行当来说,手术开刀是家常便饭。但凡手术,都有一定风险,尤其是为高龄老人开刀,更是稍有不慎,就后果难料,不少医生对此都有畏难情绪。但工作认真、严谨的孙宏伟,却敢于接下这样的“烫手山芋”。

  2005年,一名百岁高龄的阿婆髋部骨折,家属送她去治疗,跑了几家大医院,对方考虑到老人年纪过大、心脏不好,手术风险太高,因此都劝她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回家休养。

  经人介绍之后,老人家属抱着一线希望,将阿婆送到杨浦区老年医院,当时孙宏伟还在那里担任骨科医生。初步诊断之后,他决定揽下这个“瓷器活”。为人实诚的他,对患者家属坦言:他们会尽力先把老人的心脏功能调整好,再行麻醉开刀。当然,这其中必然存在风险,你们全家人不妨先开个会,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孙宏伟成功地为老人实施了髋关节置换手术。经过数月的精心护理,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行走能力。心系患者的孙宏伟,连续5年对阿婆进行回访,了解对方的康复状况。

  之后,孙宏伟和同事还为一些100岁左右、最大年龄达105岁的老人做了手术,使他们在期颐之年依然能步行散步,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自1983年以来,孙宏伟已从医30余载,到底救治过多少病患,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有的患者,在20多年前蒙孙宏伟妙手回春,一直心存感恩,不久前来到医院,对其聊表谢意;有的患者不能亲自登门,便托子女代为致谢,这让孙宏伟感慨万千:“以前医治的病人,疗效都非常好,而且主动来联系我,这对一个从医的人来讲,是最好的奖励,也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他开玩笑说:“碰到这类事情,感觉比盖幢别墅还高兴。其实,患者的铭记是医生最大的快乐!”

  虽是手术高手,但孙宏伟一向反对轻易“动刀”,“比如,有的人腕关节骨折,完全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康复,根本不需要开刀。然而,有的医生却告诉患者,必须开刀,否则就治不好,患者心里没底,也只好接受”。谈及如今这类“过度医疗”的现象,孙宏伟显得很无奈。“有一个女孩被车撞了,到医院做检查,拍了11张片子,做了两个CT,受到的辐射量可想而知!这已经不是花钱的问题了,关键是对人体有害。”他认为,应通过行业自律+外部监管的方式,遏制此类现象。

 

    受父亲影响踏上从医之路

  1977年,孙宏伟高中毕业之后,到安徽省蚌埠市的西郊涂山园艺场,担任园艺工人。父亲建议他学点医疗知识,这样可以掌握一技之长,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于是,孙宏伟来到当地蚌埠医学院,跟随赤脚医生“蹭课”听,学习钻研针灸等医技。

  一年后,孙宏伟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最终成为一名骨科主治医生。当时,一名伤者大腿大部离断,被送到他医院。由于伤者是家中主要劳力,一旦因伤致残,将使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在手术难度极大的情况下,孙宏伟成功地为患者进行了断大腿再植手术,不但保住了对方的大腿,而且,恢复后还可以从事田间劳作。此事被当地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在救死扶伤的同时,孙宏伟悉心钻研,先后两次获得蚌埠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得蚌埠市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并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为他成为业务骨干打下坚实基础。

  2002年,经上海市人才交流中心引进,孙宏伟来到杨浦区老年医院工作。

  当时有个小插曲:孙宏伟面试完毕后,忘了缴纳费用,就急匆匆坐火车回去了。在路上他忽然想到此事,就打电话给面试方,对方告诉他:没关系,如果你将来不到上海工作,这笔费用就免了。结果分数出来时,孙宏伟名列前茅,这笔费用终究没有“免掉”。

  当时,作为上海市人才引进到杨浦区老年医院后,孙宏伟从骨科主任,到大外科主任,直至院长助理、副院长。在此期间,他“专业有专攻”,依然从事骨科疾病的医疗和科研,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老年性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

   百忙之中不忘参政议政职责

  2009年底,孙宏伟调到定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院长,虽然日常工作以管理为主,但他每周依然腾出两个半天时间看门诊。如今,他担任杨浦区中医医院副院长,仍保留了这个习惯。

  虽然临床医疗和医院的管理工作十分繁忙,但孙宏伟总能挤出时间参政议政,不忘履行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区政协组织的各项视察、调研、座谈等活动,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无论是在“两会”期间还是“两会”之后,他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始终不减。

  做了10年政协委员,孙宏伟的履职经历不可谓不丰富,有一件事令他印象最深刻。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康复,后者对病人痊愈非常重要。然而,以前上海缺乏专门的康复机构,很多人工伤康复,只能去外地的机构,很不方便。2008年,孙宏伟递交提案,呼吁建立政府购买工伤康复医疗服务机制。由于此事在市级层面才能落实解决,区劳动局领导和相关承办人员和孙宏伟沟通之后,向市劳动局汇报此事,推动了提案落实。

  之后,市、区人事局、劳动局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虽然机构、人事变动,但提案落实仍在有条不紊进行。次年,《上海市工伤康复试点机构准入条件(试行)》制定出台,首批4家试点机构正式确立。按孙宏伟的说法,此事的重要意义在于:本市工伤康复的患者有了去处,有关部门收取的工伤康复费用,也可以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建言被采纳,极大地激发了孙宏伟履职的积极性。孙宏伟在业余时间倾注大量精力,撰写了一批提案和社情民意,内容涉及建立医护型养老服务体系、落实社区卫生中心规划建设以及提高全科医师水平等。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作为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感,就如为医者治病救人的仁心使然。